开云真人APP开云真人APP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科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健康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健康意识。不过,一些博取流量的科普乱象随之出现,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不符、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
新黄河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众多“网红医生”,他们为吸引流量而大肆炒作两性话题。一些认证信息为妇产科、口腔科、儿科和外科的医生,在科普视频中热衷于谈论男科和两性知识,发布了许多涉及“同房”、“夫妻生活”和“性知识”等私密话题的视频,吸引了大量观众。有些医生在录制视频时,不仅穿着白大褂进行常规科普,还经常穿着吊带裙、露腰装和紧身衣表演剧情,时而扮演害羞的“女友”咨询,时而扮演懵懂的“少女”提问,问题一个比一个更为露骨。
例如,在抖音平台上,拥有43万粉丝、认证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口腔科主治医师石娇”的@小石医生 账号,对男科、妇科和两性话题侃侃而谈,却很少涉及与其专业相关的医疗内容;粉丝数达到166.7万、认证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华晔”的@治欲系华老师 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热衷于讨论“足控”、“长度”、“”、“平均水平”等话题,调侃身材,有时还穿着“黑丝”出镜,被网友戏称为“黄医生”。
部分医生账号更是直接将直播间变成了销售平台,售卖各类保健品、化妆品甚至药品。例如,@全科医学小李医生在快手平台上的直播间内,频繁上架保健品进行售卖。其直播动态显示,直播频率基本每天一场,有时凌晨3点即已开播,而其店铺则显示总销量28.6万,跟买粉丝数1.8万。
@妇产科熊大夫 在8月19日发布的短视频中科普:“长期性生活频繁的男性刷到我算是走运了,这两种补肾好药,药店是不会告诉你的……”
除擦边软色情、直播带货问题外,网络平台上的“网红医生”还存在着翻拍、摆拍、抄袭、编造等行为,以达到博取流量、挑起医患对立等目的。
例如,今年5月,抖音官方发布了一则公告,指出账号“老陶说真话”的博主在多个平台上发布了虚假的摆拍视频,编造了一个关于为突发脑血管爆裂的朋友进行急救的故事。陶某在之前的视频中声称自己是安徽某整形机构的医生。经过当地卫健部门和网信部门的调查,陶某的摆拍行为以及未标明“演绎”的做法违反了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定。因此,平台决定对其两个账号实施无限期封禁。
网红医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这还要从MCN机构的进场开始。很多MCN机构瞄准了医生这个群体,把他们包装成“网红”,再通过直播带货、话题炒作来赚取流量和收益。
《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部分主打健康科普的“网红医生账号”背后,有着流程化的操作链条:医生仅须出镜,运营部门拍摄剪辑发布内容,并负责广告投放;再由客服部门维护评论区、回复私信,通过能拉动网络流量的“话术”将粉丝转化为医院患者。医生们一开始可能也是本着科普的初心,但在逐渐品尝到流量变现的甜头后,有的医生就开始放弃底线,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早在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规范性文件,强调要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和身份之便进行直播带货的行为。
此外,自2023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八条也对相关行为进行了规范:禁止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
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突出问题包括“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开展不当营销等。
尽管监管政策不断升级,但互联网医疗科普领域的乱象仍需持续关注。对于平台而言,应当加强对医生账号的审核机制,严格监控直播内容。对于医生来说,应该坚守职业道德,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科普,不要被流量和利益所诱惑。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互联网医疗科普回归正轨,为公众提供真正科学的医疗知识。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4到6-5!肖国栋大反转,达仔3-0领先火箭,中国斯诺克3人晋级?
注意!这个手术别碰了!已有多位医生被立案、停职,官方怒批:别被忽悠了……
宁德时代曾毓群:2023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率为万分之0.9,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电池的安全系数远远不够【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3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