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宫底左侧髂窝处血管内及子宫肌层低回声(考虑血管内平滑肌瘤)。
这次超声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前壁所见肌瘤:不排除肌瘤变性),双侧附件区所见条状低回声:多考虑宫旁血管平滑肌瘤病。
郭女士慕名来到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找到在微创手术方面享有盛誉的陈必良教授。
入院后陈必良教授及其团队高度重视郭女士的病情,除了常规术前检查项目外,另外完善盆腔核磁、盆腔CTA明确病灶范围。
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剖开子宫可见血管内多处可见“蚯蚓状”的组织,这就是血管内平滑肌瘤。
表面光滑、形态饱满规则,双侧宫旁血管增粗、怒张,表面呈暗红色淤血样,电凝钳分别钳夹双侧子宫动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游离宫旁血管可见血管内平滑肌涌出,呈长条状。
尽管术中术野不易暴露,但陈教授凭借娴熟的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技巧,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仅为50ml,术后患者恢复好,顺利出院。
2023年62岁的王女士在当地医院行盆腔超声时发现盆腔静脉血管内平滑肌瘤,超声检查提示病灶范围累着左侧髂总血管处。
经多方打听,王女士找到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知名妇产科专家陈必良教授。我院检查结果提示病灶已累及下腔静脉,病情比预料的还要严重,术前邀请了心脏内、外科、麻醉科、麻醉护理、重症医学科、介入科、药学科、影像及超声科等学科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MDT)。
并从血管切口近端及远端分别压迫阻断静脉,连续缝合左侧髂总静开云网站 真人平台脉,完成第一段的切除。
经过将近5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将长约60cm血管内平滑肌瘤顺利取出,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内平滑肌瘤。患者术中出血约2500ml,输液3250ml,自体血回输1200ml,患者顺利出院。
2023年7月,来自山西43岁的李女士,半年前因“子宫肿瘤”于当地医院行开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虽然当时术前检查就已经提示有盆腔静脉血管内平滑肌瘤的可能,由于多方因素,当时并未进行处理。
直到近一段时间,总是出现不明原因的腰困及肛门坠胀,让李女士的生活苦不堪言。超声检查已经显示李女士左侧附件区内血管内可见约4.7x0.8cm条状低回声,并伴明显的血流信号,考虑为血管内平滑肌。
整个病灶就像一根“腊肠”占据着患者的血管。对第二次肿瘤的恐惧,患者久久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焦急中多方探寻,最终找到陈必良教授。
陈教授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最终为李女士进行了微创手术:机器人腹腔镜下盆底血管内平滑肌瘤切除术+左侧卵巢血管切除术+广泛肠粘连松解术。患者术后恢复好,顺利出院。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好发于生育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文献统计平均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
其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与一般的子宫肌瘤较难鉴别。它可以沿子宫静脉延伸至髂内及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也可以沿左侧卵巢静脉到达左肾静脉、下腔静脉或沿右侧卵巢静脉到达下腔静脉,之后均可以沿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
侵犯子宫静脉并局限于盆腔,被认为是I期;延伸到腹腔但不累及肾静脉的肿瘤,被认为是II期;肿瘤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并进一步延伸至右心房,但未到达肺动脉,被认为是III期;到达肺动脉和/或转移到肺的肿瘤,被认为是IV期。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表现出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为盆腔包块,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绝经后出血等子宫异常出血的表现,无自觉症状的盆腔包块。
宫颈血管平滑肌瘤以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为首发症状,随疾病进展,各受累部位,肿瘤生长迅速,形成巨大包块,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出现肾积水等压迫症状如尿频、下腹坠胀、下肢水肿等;沿静脉通道通过髂血管或卵巢静脉向下腔静脉、心脏或肺动脉延伸,堵塞下腔静脉可引起下肢肿胀、疼痛,腹胀、腹痛、腹水等,肝肾静脉充血影响肝肾功能;肿物累及心脏可引起胸闷、气短、憋气,呼吸困难、头晕、反复发作性晕厥、性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衰的症状,严重者可造成休克甚至猝死。
手术切除是IVL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尽量一期完成包括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血管内肿瘤及心脏内肿瘤的切除。
对于无子宫外血管受累的年轻、未生育患者,可考虑暂行保守性手术,但术后应密切监测,一旦复发,尽早发现并手术切除;对于反复发作,广泛累及子宫外大血管及心脏的患者,即使未生育,也应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对于无法手术、术后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IVL患者,可采用抗雌激素治疗。
因此患者术后需要长期随诊,定期行心血管系统的彩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并及时治疗。
曾任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首个“达芬奇机器人妇产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
学会任职:世界人子宫移植始创理事、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开云网站 真人平台员会主任委员。曾任第一和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妇产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母儿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智能医学(AI)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围产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专业擅长:从事妇产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2013年6月成为中国首位妇产科达芬奇机器人百例手术医生,2013年10月中国首位妇产科达芬奇机器人200例手术医生,完成达芬奇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量位列2013年亚洲第一,机器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量连续7年亚太第一(2013-2019年),2014年世界首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特殊贡献奖,2015年主编出版中国首部《机器人妇产科手术学》,2016年中国首位妇产科机器人手术1000例医生,2017年中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度人物,2018年中国首位妇产科机器人手术2000例医生,2018年中国首位妇产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大师。
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人子宫移植术、2019年世界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人子宫移植患者成功分娩健康宝宝,全世界开创了微创、精准、高效人子宫移植手术,得到国际同行肯定和国际认可。撰写我国首部亲体子宫移植整体技术。
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53名、博士研究生毕业12名,现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1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等12项,发表SCI论文65篇,国内源期刊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