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真人APP开云真人APP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17版健康焦点栏目以《着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题刊文,关注山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文章提到,建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机制,成立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研究基地,实施齐鲁中医药名家理论精华整理传承工程,将文化研究纳入科技奖评选……山东持续采取有力举措,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围绕以较低费用取得较大健康收益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鼓励在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势头强劲,正从顶层设计加快向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阶段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12月,山东、上海等7个省(市)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年多来,山东在支撑保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近日,记者赴山东济南、青岛、临沂等地进行了采访调研。
走进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一块电子屏幕正实时显示中药处方总数量、最新处方动态。这是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共享中药房的数据管理平台对外窗口,平台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处方来源、处方号及复核人员等信息一目了然。
“过去我们在乡镇看病,一般要抓药回家自己煎药。”临沂市沂河新区梁家洼村村民梁善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平常用中药调理,他告诉记者,“医共体成立后,无论在乡镇还是县医院看病,大夫开了处方后我就可以回家,第二天有专业人员把药送上门。”
为解决基层中医药发展不均衡、中医药进货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临沭县搭建覆盖县域的共享中药房,实施统一中药饮片采购、中医药人员调配、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中医诊疗规范等一体化服务管理。乡镇卫生院网上开方,由医共体提供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审核、代煎等延伸服务,24小时内即可完成配送,急煎处方2小时内送达。
共享中药房不仅方便患者,还为群众减轻了负担。临沭县中医院院长李承功介绍,统一采购中药饮片后,药价平均下降7%。医共体共享中药房还免除了中药调配、煎煮、配送等5项费用,患者每次可节省10元左右。自运行以来至今年8月,共享中药房已调配中药147.9万服,累计为群众减免费用900多万元。
目前,山东省多项中药药事服务创新模式落地,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全省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48个,创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12家,还建立山东省名中医健康服务云平台,帮助群众足不出户找到名中医……
针对中医医院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不均衡的问题,山东省创新开展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已建成15个专业28个集群657个成员专科。在专科集群的基础上,推广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有力带动了省内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提升。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说,山东省134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实施“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康复和护理”五个全科化,制定6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19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在全省推广普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类医师数平均分别达到4.52人、3.42人,确保基层“有馆、有人、有服务”。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日间病房里,不少患者正在针灸、推拿。“现在来中医理疗科针灸,医保可以报销,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来就诊的陈阿姨告诉记者。
这得益于青岛市医保局出台的中医日间病房医保支付方式政策。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是指符合住院条件且在非治疗期间不需住院持续观察的患者,以中医药特别是中医非药物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在当日治疗结束后即可离院的治疗模式。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副主任徐成振介绍,患者在当日治疗结束后可回家休养,医院办理中医日间病房的每个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费用限额结算标准为3000元,统筹范围内医疗费职工和居民参保人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5%和65%。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共有590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日间中医医疗服务,累计为10.76万人次报销医保费用4.41亿元。随着日间中医医疗服务范围的扩大,有更多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
近年来,山东省密集出台一系列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近期省医保局又联合多部门出台《山东省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措施》。
山东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李元芝介绍,山东省协同推动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落地,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实现16市全覆盖。全省累计遴选中医优势病种99种,截至目前按病种治疗已累计开展3万余例,节约费用8500万元。
“这些政策措施都致力于让参保群众获得更多更好的中医药服务。”李元芝说,我们希望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医医保服务,进一步降低群众中医药治疗个人负担,不断提升群众中医治疗医保报销的便捷度。
不仅在省级层面,一些地市也在积极探索。在威海,通过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在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基础上,医疗技术和医疗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统筹推进,形成中医医改“五医联动”模式。例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增加中医药收费项目数量,每年动态调整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探索“以技定价”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进一步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临沭县光明路小学校园里,随处可见中医药元素。文化长廊里摆放着学生中草药手抄报作品,中草药种植园里时常开展生长观察记录、中草药图谱绘画等活动。
光明路小学教师孙晓东告诉记者,平时,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会进校园举办讲座,为学生讲解中医药典故,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课堂上,五年级学生孙菲阳和同学们正在尝试用泥土制作中药罐,“我们还上过制作中药香囊的课,了解金银花等一些中草药的功效。”
在威海,中医药特色疗法科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中医药服务团队开展中医义诊、科普巡讲,将中医药健康知识、中医药适宜技术送到机关、校园、社区、乡村;在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加大中医药文化在线课程开发与利用,《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等课程,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行推广……
山东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印发《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实施方案》,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的齐鲁中医药文化“三张名片”。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省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机制的要求,打造文化传播主阵地,在乡村、社区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建成4家国家级、38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协调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街区和主题公园,打造覆盖系统内外、便民利民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网络体系。
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一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振国表示,近年来,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整理出版了重要古典医籍,许多古籍是第一次校注出版,一批孤本、稿本、抄本得以整理面世。
建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机制,成立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研究基地,实施齐鲁中医药名家理论精华整理传承工程,将文化研究纳入科技奖评选……山东持续采取有力举措,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现代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天道酬勤”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落实“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探...[详细]
为满足民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均衡发展,必须重视占比较大的乡镇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不断提升其办园水平。目...[详细]
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主办的“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图像的复兴陕西省...[详细]
11月16日,为进一步发挥金家岭金融区创投风投机构集聚优势,做深做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深化银企业务合作,青岛金家岭金融区管委联合北...[详细]
“学生作业量减少了50%”“教师平均每天节省批改分析作业时间3小时以上”“‘数字校园’接入21个教育业务系统,汇集‘教、学、考、研、管、...[详细]
青岛黄海学院秉承以文化人理念,不断丰富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价值体系,挖掘新内涵,赋予新价值,激发新动能,通过阵地提升、研究提升、...[详细]
“我宣誓 践行志愿精神,严守支教纪律,不忘援疆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为加快建设美好新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日前,...[详细]
2021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和培育建设单位名...[详细]
本期看点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把正向引导和反面警示结合起来,运用典型案例和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督促指导发生重大违纪违...[详细]
◎本报记者王延斌通讯员陈秀焘一根光滑柔软的杞柳,在杨进邦手中缠来绕去,左右飞舞,不一会儿,一个简洁大方的小筐子便成了型;不一会儿,...[详细]
初冬时节,“兴竹号”交通船自青岛市西海岸琅琊镇码头缓缓离岸,身后白浪逶迤,眼前波光荡漾,对岸斋堂岛层林尽染、村居静谧,仿佛触手可...[详细]
■精彩阅读■生生美学是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是一种生命创生之美,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中国传统美学相异于西方美学之处,在于西方美学...[详细]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水下考古工作规程》,对水下考古工作作出规范。2011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编制《水下考...[详细]
加快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山东召开 李国英讲话 林武致辞 周乃翔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