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真人 官网开云真人 官网开云网站 真人平台开云网站 真人平台近日,央视网推出《2023高招进行时》特别栏目,将邀请全国百所高校领导做客央视网,聚焦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生涯发展规划等话题,服务于万千学子,助力家长和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本期栏目做客嘉宾是中国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万冬。
精彩访谈内容速递:中国医科大学是红医摇篮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院校,也是唯一以学校的名义全程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长征过程中坚持办学的院校。1931年,在江西瑞金的中央苏区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这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师生一直在坚持上课,并积极医治伤员。1940年,经同志提议,中央批准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解放战争后,中国医科大学合并了当时在沈阳的两所著名的医学院校--满洲医科大学和圣丁医科大学。建国之后,中国医科大学一直是原卫生部的11所直属院校之一。2000年,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体制改革被划归到辽宁省管理,此后一直发展到今天。中国医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国医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培养具有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稳定本科教育,扩大研究生教育,推进国际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各层次教育协调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医科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中国医科大学以医学教育研究为先导,加强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医学科学精神、医学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本博一体化培养的临床医学红医班为试点,积极探索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通识教育、医学本科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完成本博连读一体化培养;临床医学(5+3一体化)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统筹安排本科、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培养质量;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为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建立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核心知识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和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两个专业均采用4+0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中国国内享受到世界前沿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医药类专门人才。另外,中国医科大学的儿科学、精神医学和眼视光医学等专业也是近年考生比较关注的热门专业。中国医科大学的师资情况中国医科大学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2人、特岗学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5人。中国医科大学在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举措中国医科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等国家、地区的11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医科大学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49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46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至23个国家86所单位。2023年中国医科大学的招生计划中国医科大学专业对外语语种不做限制,但是学校外语教学统一采用英语,红医班、5+3一体化、5+3一体化(儿科学)专业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用全英语教学,外语非英语考生应当谨慎报考相关专业。中国医科大学的转专业要求和奖助学金政策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需求,中国医科大学从2018年入学新生起,启动了选拔类转专业政策,在大学入学一年后,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在校成绩,每个专业有15%的学生可以获得转专业资格(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除外),获得转专业资格的学生根据个人情况申报转专业,除临床医学(红医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和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的其他所有专业均可申报转入,各专业的转入人数上限为当年该专业报到人数的10%。2023中国医科大学的录取办法与要求从全国来看,目前分为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和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通常执行院校+专业的投档模式;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分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院校两种投档模式。祝福各位学子们,未来已来,佳期可期。欢迎你们加入红医摇篮,成为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仁心医者的胜利军。金秋九月,我在中国医科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