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主题为“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在扬州有这样一个家庭,爷爷顾静泉、父亲顾永平、孙子顾明都是肛肠科医生。从祖父到父亲,再到孙子,三代人的接力,完美地诠释了传承的含义。
从懵懂记事起,顾明就看着父亲风里来雨里去,不是在病房就是在去手术的路上。和很多80后的青春不太一样,父亲在童年很少陪伴自己,大多时候只能由母亲陪伴或者自己独自上下学。
“有一次,我答应了傍晚去接他放学,盘算好了下手术台的时间,但没想到当天患者情况很危急,比预期的时间晚了40分钟,他就在校门口站着等了四十多分钟。”顾永平回忆起30多年前儿子上小学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这种爽约,对于医生家庭只能算是家常便饭。顾永平认为,医生的职业无法完全把家庭和工作区分开。对于医生而开云真人APP言,病人的生命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家庭,自己很多时候都无法尽到应尽的责任。
童年的顾明难免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些埋怨。直到后来,父亲的老病人们经常上门致谢,听这些老病人诉说着父亲如何妙手回春,他开始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改观。“医生可真伟大,救死扶伤,我把我的父亲当成我的人生榜样。”年幼的顾明这样写道。
顾明的爷爷顾静泉也是一名肛肠外科医生,早在1950年,顾静泉就已经是扬州知开云真人APP名的中医,参与了苏北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创建。爷爷治疗肛肠疾病的方法,也为后人积累了大量的医学临床经验。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父亲顾永平高考时报考了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现为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了一名普外科医生,主攻肛肠外科方向,很快成为了医院肛肠外科的专家型医生。
其实,顾明的选择并非偶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少年时期就会翻看父亲的医学书籍,还津津有味地听父亲讲自己手术成功的案例,“少年时期,我就开始觉得或许我也可以像爷爷和父亲一样,当一名医生,为患者减轻痛苦。”
顾明从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了肛肠外科的一名医生。刚上手术台的时候,顾明遇到困难,也会求助自己的父亲。“他是我坚强的后盾,是父亲也是恩师。”顾明说。
顾永平认为,自己的作用更像是“扶上马,送一程。”即使下班回到家,他们也经常为一个病例或者一个手术而讨论很久,畅所欲言,也可以做到互补。“我刚当医生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教的。”
顾明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肛肠外科副主任,成为医院肛肠外科的中坚力量。“父亲是我的引路人,他教导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非常感激他。”谈到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够带着爷爷、父亲的理想继续努力,帮助更多肛肠病人恢复健康。
医师节当日,父子俩会如何度过呢?顾永平、顾明父子俩都相视一笑,“我们俩一个上午门诊,一个下午门诊,最多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碰一面。”
顾明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中,团圆饭可谓是少之又少。爷爷奶奶在去世前也是医生,自己是医生,妻子是护士,父亲处于退休返聘,只有母亲目前是退休状态,“基本上聚不到一起,排班表很多时候都是错开的。”
去年年三十,正是顾明值班。一位严重的肛周感染患者来到医院就诊,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忙完一切后,零点的钟声敲响了,“虽然不能陪伴他们,但是自己做到了救死扶伤。”顾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