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及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肿瘤协会(CA-AMIGO)、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上海仁济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五届妇产科微创治疗珠江论坛(MIGO)暨第十七届中国及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肿瘤协会(CA-AMIGO)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妇科肿瘤分会2019年会暨广东省宫颈粘连防治新进展学习班在美丽的花城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及本专业领域的翘楚针对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领域共同关注热点问题展开高端论坛。在今日的会场中,设立了产妇科MDT、肿瘤诊断、生育力保护、卵巢肿瘤前沿技术、内异症专家谈,共5大专场,新老学者济济一堂,就妇产科微创技术及女性生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展开了交流与探讨,为大家带来一场学术盛宴!中国妇产科网作为会议的媒体支持,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现场报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李斌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剖宫产瘢痕部位憩室诊治进展。李教授讲到,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面临着瘢痕部位妊娠、子宫破裂问题,瘢痕憩室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剖宫产瘢痕憩室 (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 CSD)的症状包括异常出血、继发不孕、痛经及慢性盆腔痛。李教授指出,有关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治疗尚缺乏规范的标准,无症状患者,可定期随访,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干预;有症状者,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轻重、憩室腔大小、有无生育要求等进行综合判断,来决定具体的治疗方式。手术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有学者认为,当憩室深度达子宫肌壁厚度的80%以上,或者憩室上方子宫肌壁厚度在2.5mm以下,应考虑手术治疗,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消除憩室,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再次妊娠相关并发症的目的。手术方式包括宫腔镜手术,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经手术。随后,李教授详细讲解了每个手术方式的优势以及术中的注意事项。李教授精彩的讲解为大家带来生动的一课。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付霞霏教授与大家分享了疤痕妊娠的处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占有剖宫产史妇女1.5%,占有剖宫产史妇女异位妊娠的6.1%。根据孕囊位置、孕囊形态、孕囊与膀胱间子宫厚度和CDFI,CSP分为三型。付教授指出,CSP的处理应遵守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的原则。超声监视下清宫手术具有简便,费用低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操作时应尽量避免搔刮,尤其是过度搔刮。CSP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的适应症包括Ⅱ型和Ⅲ型CSP,特别是Ⅲ型中的包块型 ,子宫前壁瘢痕处肌层菲薄 ,血流丰富 ,有再生育要求并希望同时修补子宫缺损的患者。付教授强调,术前应充分评估术中出血的风险 ,必要时预处理。术后应每周检查一次血β-hCG值,每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直至血 β-hCG恢复正常。
Prof. Changping Zou讲到,中国妇女宫颈癌发生率高于其他癌症,其中86%为16/18型HPV感染,12%为31/33/45/52/58型HPV感染,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健康。Prof. Changping Zou指出,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方式,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宫颈癌死亡率。HPV检测更适用于一线初筛,HPV和细胞学的联合检测仍是最佳选择。随后,Prof. Changping Zou向大家介绍了全球宫颈癌筛查的现状,她强调了早期筛查在宫颈癌预防中的重要性,为大家带来深刻的讲解。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王颖医生与大家分享了宫颈脱落细胞基因甲基化标记在临床意义与应用趋势。王医生讲到,宫颈癌是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可以通过早期筛查(癌前病变)、预防和治疗消灭的癌症。当在宫颈癌一期之前被检测到并接受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92%。王医生强调,宫颈腺癌预后较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对预后极为重要。目前细胞学筛查缺乏一致性(78%)、敏感性不足,造成漏检。王医生指出,腺癌或3型转化区,镜下难发现,PAX1在腺癌检出率78%, OR= 6.21 (2.66-15.49) , p0.001,可避免宫颈腺癌漏诊。此外,PAX1甲基化还可侦测短期内进展为癌的高风险病变,解决宫颈癌治疗过程监测的诸多困扰。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王沂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共识专家解读”的精彩讲座。首先,子宫内膜异位症2018年版共识明确提出内异症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发现早期病变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治疗目标。细化不同年龄阶段,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进行长期管理。对于不同生育需求的患者,个性化进行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术后长期管理。随后,王教授详细讲解了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以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他强调了应遵循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分年龄阶段处理、综合治疗的原则,重在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力、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王教授还讲到内异症复发治疗原则以及随诊建议。最后,王教授总结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内异症患者需求和问题都存在个体差异化,只有充分理解,真正做好了分阶段处理,分层次治疗,才能面对内异症错综复杂的临床问题始终保持思路清晰,才能在患者的各个年龄阶段给予最需要的帮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颐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机器人下子宫深静脉的精准解剖在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机器人辅助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NSRH)的优势:1、解剖结构更清晰,盆腔淋巴结清扫率更高;2、血管及神经显示更清楚具有保护盆腔神经的潜在优点。其关键步骤在于1、掌握子宫肾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确切切断子宫深静脉,减少出血、避免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一般来说,盆腔静脉解剖变异较大,而子宫深静脉的位置相对恒定,张教授强调,在进行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在子宫深静脉宫颈支和膀胱支交汇处分离宫颈旁间隙,解剖出宫颈旁间隙、直肠侧间隙以及旁间隙;2、术中不对盆腔自主神经结构进行精细解剖及过度分离;3、在腹侧韧带中解剖出子宫深静脉的膀胱支保留其下方的盆丛的膀胱支;4、强调在两两间隙中处理韧带及血管组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陈爱平教授带来了关于“警惕老年女性妇科良性肿瘤的恶变”。陈教授讲到,老年肿瘤患者的发病率高出年轻人群8倍,占新发癌60%、肿瘤死亡率70%,但存在临床研究少、缺乏指南,疗效差,风险高、接受成人标准化方案较少等问题,往往造成“治疗不足,治疗过度”。很多女性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老年肿瘤患者的种种现状导致患者的存活率很低。陈教授指出,需警惕恶变的情况包括:1、绝经后异常出血;原有子宫肌瘤迅速增大,伴有腹胀或下腹不适;3、肿瘤压迫导致泌尿、消化道症状;4、B超提示肿瘤血流丰富;5、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者。绝经后妇科良性肿瘤的处理原则或方式:尽量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最后,陈教授总结到,老年患者应定期查体,良性疾病及时合理的治疗,预防或者阻止恶变,高危人群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治。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任琛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前哨淋巴结示踪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的精彩讲座。最先接受肿瘤原发病灶淋巴引流的淋巴结,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SLN最易发生肿瘤转移。在盆腔SLN引流的三条通路中,淋巴结转移最易发生在UPP通路上。2019年NCCN指出,对于宫颈癌Ⅰ期患者,SLN检测是手术程序中的一部分。随后,任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典型的病例,她指出,2017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的前哨淋巴结发和系统淋巴结切除对于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多中心对比研究(FIRES)表明,利用ICG荧光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可以十分精准的看到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在将来取代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最后,任教授总结到,1、对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明确淋巴结状态,诊疗决策必不可少;2、在技术条件保证的前提下,SLN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要大数据验证;3、对于Ⅰa期卵巢癌患者,尚无SLN相关临床数据,仍需探讨。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李从铸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析与思考”的精彩讲座。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NECUC )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占宫颈癌的2%-5%,恶性程度极高,进展快,早期极易发生转移,NECUC发病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与HPV18型尤密切。在病理组织学方面,NECUC一般不侵犯宫颈上皮细胞,而表现为弥漫性宫颈间质浸润,开云真人 平台故常规宫颈细胞学筛查对发现早期NECUC意义不大,对可疑患者行宫颈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NECUC主要手段。其中位复发时间为8-9个月。NECUC的治疗可参照宫颈癌分期治疗原则,借鉴肺小细胞癌治疗经验。早期(I-IIA期)以根治性手术+化疗为主,中晚期(IIB-IV期)放化疗为主,各期均应予全身化疗。尽管如此,NECUC手术治疗发生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均高。最后,李教授强调,NECUC治疗效果及预后仍明显差于常见宫颈鱗癌及腺癌,迫切需要探索更有针对性疗法提高疗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孟跃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重度宫腔粘连防重于治”的精彩讲座。重度宫腔粘连的主要成因即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严重损伤,孟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宫内胚物,避免重复清宫和不必要的子宫动脉栓塞是预防重度宫腔粘连的关键!孟教授讲到,胚物残留的常见原因包括:宫腔结构异常;妊娠部位异常;胚物粘连、胚胎组织机化;术者经验不足。但一切处理应等宫腔镜检查后再定。孟教授强调,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时应谨记:能可视不盲视;能冷刀不电切!切残留不越界!尽量避免胚物组织以外的内膜损伤。随后,孟教授指出,手术仅仅是宫腔粘连治疗的一个步骤,不是治疗的结束,不熟练的手术可能使原有宫腔粘连更严重。预防宫腔粘连的理念要一直贯穿于术前、术中和术后。他强调,宫腔粘连手术仅能改善宫腔形态,要重视术后的综合管理,尤其要重视子宫内膜血供的改善。任何单一治疗都不如多方案联合的综合治疗。孟教授精彩的讲解,为大家带来生动的一课。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何援利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子宫畸形成形术及生殖预后评估”的精彩讲座。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畸形已逐渐取代了开腹手术,然而这些术式是否能够改善子宫畸形女性的生殖预后,这些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结局,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结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美国生育协会(AFS)1988年分类法。何教授讲到,行弓形子宫成形术时,术中应注意监护,避免穿孔。对于子宫纵膈的患者,有不孕、反复流产、早产及胎位异常等症状时需要治疗。宫腔镜下用微型剪刀剪开纵膈操作简单、速度快、并发症少,适用于各种子宫纵膈,但因其隔板组织并未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再次粘连,又形成后天纵膈。近年报道宫腔镜TCRS术可极大改善患者生殖预后。随后,何教授还讲解了双角子宫、斜隔子宫和单角子宫的诊治要点,令大家受益匪浅。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马颖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子宫先天畸形的生育力评估及矫正。纵膈子宫是最常见的子宫先天畸形,生育结局差,胚胎存活率仅为6%-28%,反复流产率60%以上,不孕率高达35%。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可改善患者的生育力及不良妊娠结局。双角子宫发病率站所有子宫畸形的10.3%,通常可以妊娠,有文献报道,双角子宫早期及中期流产率高达36%-60%,早产率可高达19%-23%。还可能出现宫外孕、胎位异常、胎儿畸形等。宫腔镜下宫腔内隔板切除术可用于不全性双角子宫的矫治。宫腹腔镜联合子宫融合术用于完全性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发病率占所有子宫畸形的12.9%,合并不孕患者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壁切开术,扩大子宫容积。目前多数观点仍建议对有功能的残角子宫与妊娠前行手术切除,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避免残角或残角侧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减轻痛经症状,预防或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马教授详细向大家讲解了各类子宫先天畸形的矫正和诊治,令大家收获颇丰。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的王莺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功能化顺铂对裸鼠原位卵巢癌治疗的研究。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治疗方法常采用手术+铂类化疗。化疗容易出现耐药,普遍发生复发转移。王教授向大家详细的讲解了动物试验研究的设计、内容、以及裸鼠解剖后的转移情况对比,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思路,为大家带来生动的一课。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的杜培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卵巢上皮内癌的诊治进展。卵巢上皮内癌(Ovarian 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 OIC)是I型卵巢癌的癌前病变,由卵巢交界性肿瘤进一步恶化而来,是卵巢癌连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OIC多见于较年轻的患者,平均年龄在40-50岁,较卵巢癌患者年轻10岁左右。临床表现以腹部包块、腹部不适、不规则流血多见,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术前可有部分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轻度升高。由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无特异性,OIC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同所有的癌前病变一样,少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一定条件下可能进展为浸润癌,故完成生育的患者可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有条件可进行分期手术以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2013年NCCN指南指出,对于无浸润性种植的OIC包括复发性OIC都不推荐化疗,而只进行观察随访。辅助化疗不仅不能改变OIC患者的预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反而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袁建寰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从间隙看Q-M B、C型“广泛”。正确识别解剖结构是每位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袁教授强调了“间隙、韧带、神经”这三个关键点,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实践的经验——通过间隙找韧带,通过韧带找神经。随后,袁教授向在场学员展示了精彩的视频,毫无保留的与在场学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令大家记忆深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周应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内异症诊疗的新理念临床应用”的精彩讲座。周教授认为,内异症是一种慢性病,延迟诊断很常见,从首次发生症状到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平均需要7.5年,其复发重在预防。在治疗方面,周教授讲到,当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诊断怀疑内异症,无须手术确诊即开始药物治疗。早期临床诊断后采取经验治疗可预防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减少疾病相关长期的不利影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周教授认为,由于内异症疾病特征,其长期管理非常重要,关键因素包括维持治疗依从性、避免骨矿物质丢失、开云真人 平台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保留生育能力、止痛。周教授精彩的讲解,令大家受益匪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张信美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生育要求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的精彩讲座。卵巢型内异症在欧洲和美国取得共识——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善生育能力。张教授认为,内异症(卵巢)是先执行手术还是ART主要取决于年龄与卵巢储备功能,此外,还要考虑输卵管与男方因素。一项纳入7 个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切除与囊肿烧灼的效果,结果表明:囊肿剥除术后两年症状/体征复发率显著低于囊肿烧灼;囊肿剥除术后两年囊肿复发率显著低于囊肿烧灼。随后,张教授通过精彩的视频与大家分享了手术操作要点,令大家学有所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的袁华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子宫腺肌病微创手术治疗的体会及思考。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妇科常见良性疾病。治疗应遵循分层、联合、个体化的原则。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是目前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其反复脱落/下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女性上曼月乐后,12个月累积脱落率为11%,还有研究随访60 个月,发现子宫腺肌病中曼月乐的累积续带率为 66%。LNG-IUS的脱落/下移可通过相应措施来预防,如应用GnRH-a 预处理来缩小子宫;在宫腔镜下上LNG-IUS可置环到位;术后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可减少经量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后,袁教授详细的讲解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时出现输尿管、肠管及膀胱的损伤的原因及特点。最后,袁教授总结到:镜下仔细评估好,手术思路很重要,手术能力自掂量,手术安全是王道。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钟梅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潘石蕾主任、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游泽山主任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汤雅玲教授与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青年医师们为大家生动的演绎了一场关于一例孕25周的孕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情景演示。
情景演示结束后,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医院的钟梅教授与大家分享了:2015年SOGC《宫颈机能不全与宫颈环扎术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 CIC)作为临床诊断性疾病,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宫颈环扎术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唯一术式和有效方法。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要基于病史指征(中期妊娠流产或极早产史)及超声检查指征(非偶发性的妊娠24周前宫颈长度<25mm)实施。紧急环扎术的手术指征:包括体征或超声提示宫颈管扩张>1-2cm,且无明显宫缩,伴或不伴羊膜囊外凸出宫颈外口、除外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征象。研究报道,紧急环扎术延长孕周时间达6-9周,而卧床休息为主的保守治疗延长孕周不足4周。即使当宫颈管扩张达4cm时也应考虑实施紧急环扎术。此外,3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宫颈环扎手术与医疗干预率升高、产褥期发热率加倍有关。目前报道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出血、败血症、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宫颈裂伤、宫颈处难产、经分娩时宫颈裂伤(11%-14%)等。最后,钟教授总结到。1、宫颈技能不全是中晚期妊娠流产及早产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尚无该病的临床诊治指南;2、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可行、有效,术前应全面回顾病史、评估高危因素,在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指征、医疗团队技术水平后,个体化选择干预措施。